行業新聞/ Industry news
近日,山東省出臺了環保惠企十條舉措(以下簡稱“惠企十條”)有關政策情況如下。
一、強化生態環境要素保障。重大項目,存在污染物指標缺口的,在滿足區域環境質量改善要求的基礎上,可采取申請全省統籌調配和其他市協商調劑等方式予以解決。
二、保障重點項目環評高質高效辦理。建立重點項目環評服務“三本臺賬”,暢通環評審批“綠色通道”。
三、釋放環評改革惠企政策紅利。今年,我省還將重點推動青島、煙臺、聊城3市開展好園區優化環評分類管理國家級試點,取消部分編制報告表的項目環評。
四、提升生態環境領域政務服務質效。精簡材料、壓減環節、優化流程,實行線下辦事“只進一門”,統一受理、一站辦理。深化線上辦事“一網通辦”,讓數據多“跑路”、企業少“跑腿”。
五、落實企業群眾訴求“接訴即辦、一辦到底”。將企業訴求、省級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單交辦事項納入全量閉環管理。建立動態臺賬,實行專人負責,限期辦理答復,確保及時受理率、按期辦結率100%。
六、深入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差異化管控。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,將保障民生、保障城市正常運轉或涉及國家戰略性產業、外貿出口的B級及以上企業和重大工程項目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豁免清單。
七、優化提升固體廢物管理水平。研究制定《山東省危險廢物“點對點”定向利用試點工作方案》,推動單一類別危險廢物精準利用,優化轉移固體廢物出省利用備案程序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。
八、推動涉企檢查陽光規范運行。實施差異化執法監管,對守法企業“無事不擾”,對違法行為精準打擊。
九、推行“無感監管、有感服務”新模式。完善以自動監控為主,走航監測、無人機巡查、衛星遙感等“天空地一體”的非現場監管體系,2025年非現場執法占比力爭達到45%。
十、推進企業環境信用及時修復。對確有經濟困難且被批準延(分)期繳納罰款的企業實行信用承諾修復。
——摘自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網站